近年來FUE已經有漸漸取代FUT的趨勢,當年陳醫師剛開始做植髮的時候,做FUT的醫師與病人還是比FUE多一些,轉眼間十年過去,現在做FUE的醫師與病人居然已經佔了八成以上,不過這其實也不難理解,FUE有一些巨大的優勢存在,所以這樣的市場轉變也是很自然的事情,這些優勢就是:
1. 傷口小、恢復期短、疼痛感較少。
2. 手術需要人力少,對診所來說需負擔的人事成本較低,訓練成本也較低。
但是還是有某些體質的病人是比較不適合FUE的,有特發性枕部纖維化(idiopathic occipital fibrosis)的人就是其中一種。
大家只要對FUE稍微有瞭解就知道,在鑽取毛囊的過程會有兩個步驟,第一個就是scoring或是punching,也就是利用小型的圓形鑽刀將毛囊周圍與皮膚切開,一般鑽入的深度只要能夠到達豎毛肌連接到毛囊的深度,也就是大約2/3毛囊深度,就能將毛囊與皮膚間比較強的連結分開
這時候剩下的就是下方的毛囊與皮下脂肪間的相連部分,這個部分相對是連的比較不那麼緊,所以第二個步驟就是pulling movement,也就是用特別的鑷子將毛囊直接往外拉,下面的相連就會輕鬆地分開,也就能夠取得完整的毛囊。纖維組織就像是筋一樣的組織,它很硬,不容易切斷,而且把毛囊連得死死的,拉也拉不開,所以這樣的病人進行FUE的時候,如果鑽刀鑽入得不夠深,沒有把纖維組織切開,毛囊是拉不出來的,如果硬去拉反而可能會把表皮拉斷(capping)或是只把毛拉出來毛囊留在裡面(desheathing)。但如果鑽刀鑽入太深,反而容易把深部的毛囊切斷(transection),可以說是進退兩難。
Dr.Bertram的文章中也提到,這些人的術前檢查跟一般人並沒有兩樣,術前頭皮的鬆緊度檢查並沒有特別的差異,所以唯一能發現的時候往往就是手術已經開始進行的時候,除非是在手術一開始的時候先在後枕部做測試鑽取(Fox procedure),或是在打膨脹試劑的時候就有感受到頭皮特別緊,才有可能去早一點預測到這個病人可能有特發性枕部纖維化。
但是預測到了又怎麼樣呢?
大概就是兩個選擇,一個就是改做FUT,我相信很多想做FUE的患者是很難接受這個方案,那另外一個就是硬著頭皮繼續做,想辦法去調整鑽刀類型或是機器的參數,但是醫師跟患者可能就要有心理準備,可能毛囊的耗損會比較高,術後的成果也可能受到影響,另外就是,今天又會是漫長的一個手術日了!這也是只能做FUE的話的宿命了。
Reference:
1. Bertram Ng, Hair Transplant Forum International November 2012, 22 (6) 230-232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